2020-11-19 11:38:49
來源:水母網
水母網11月19日訊(YMG全媒體記者 苗春雷 通訊員 陳康) 糧食豐,天下穩。今年風調雨順,玉米迎來豐收:預計今年全市玉米平均畝產達515.88公斤,打破1998年499.9公斤的最高歷史紀錄。在玉米單產和種植面積“雙提升”的帶動下,全年糧食大豐收,為全市經濟社會穩定奠定堅實基礎。
“玉米產量跟畝穗數、穗粒數和千粒重三大指標有關,可貴的是,今年這三大指標全面增長。”市農技推廣中心農技站站長王廷利説。實測數據顯示,今年玉米平均畝穗數4168穗,較上年增加167穗;穗粒數478.9粒,較上年增加65.3粒;千粒重311克,較上年增加19克。
三大指標全面上揚,有力推高了玉米平均畝產:春播玉米、套種玉米和夏直播玉米平均畝產分別達到547.5公斤、524.5公斤、501.9公斤,較上年分別增長91.5公斤、69.5公斤、89.8公斤。
值得注意的是,此前,全市玉米平均畝產最高年份要追溯到1998年,當時的平均畝產為499.9公斤。
王廷利説:“今年光、熱、水氣象資源較好,可謂是風調雨順。”今年4到6月,充足降水給春播玉米、套種玉米、夏玉米的播種和出苗提供了很好的墒情基礎。5到7月份温度比常年偏低,對玉米起到了很好的蹲苗作用,有效減緩後期遇風倒伏。8月份良好的光、熱、水條件,有利於玉米的開花授粉,穗粒數增加。9月份我市降雨適宜,氣温偏高,有利於玉米灌漿,粒重增加。
玉米豐收,得益於風調雨順,還離不開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。農技部門積極推廣應用“一增四改”“機械單粒精播”“適期收穫”等成熟關鍵技術,加大“水肥一體化”“種肥精準同播”“條帶旋耕”、節水灌溉等新技術的示範推廣力度。
玉米播種面積也一止連年下降的趨勢。預計今年全市玉米播種面積超過250萬畝,其中,春玉米麪積大幅增加,預計達71.3萬畝。“這是因為今年以來,玉米價格出現上漲,種植效益預期向好,加上去年秋天因乾旱無法播種小麥的地塊較多。”王廷利分析説,各區市抓住春季氣候適宜有利時機,積極引導廣大羣眾開展春耕春播,因地制宜擴大玉米等糧食作物播種面積。
“雖然夏糧產量較上年略有下降,但全年糧食總產量增長已成定局。”王廷利指出,多年來玉米在全市糧食總產量的佔比超過50%,今年平均畝產、種植面積的“雙提升”,大幅推高了玉米總產量,拉高了全年糧食總產量。預計全市糧食種植面積約460萬畝,產量近200萬噸,較去年明顯增加。
民以食為天。他表示,全年糧食豐收,為全市經濟社會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又訊 記者昨天瞭解到,我市按照種植業結構調整的新要求,強化甘薯、大豆、旱稻等作物生產技術的學習與示範,引進安排“齊黃34”“煙薯25”“濟薯26”、紫甘薯、旱稻、黑綠豆等示範種植,探索雜糧生產經驗。
特別是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體的鮮食烘烤甘薯、品牌小米、旱稻等雜糧種植,因效益較高有了較大發展。僅甘薯一項,種植面積就比去年增加6萬畝。
王惠
版權聲明 快遞中國爆料熱線:0535-6631311